正高级

杨黄浩

性别:男

职称:教授、研究员

最高学位:博士

硕士招生专业:

博士招生专业:生物与医药

研究方向:功能纳米材料、纳米生物技术、生物传感成像

联系邮箱:hhyang@fzu.edu.cn

教育工作经历

1993-1997: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,学士

1997-2002: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,博士,从事生命分析化学研究

2002-2004: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,博士后,从事纳米材料合成和生物传感研究

2004-2007: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,研究员,从事功能材料合成和生物传感研究

2007-2008: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,访问教授,从事癌细胞核酸适体筛选和生物传感研究

2008-至今:福州大学化学学院,教授,博士生导师,从事纳米发光材料、化学传感成像方法与仪器的研究

2017-至今,福州大学副校长(2023.03-任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,挂职)

科研简介

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,2013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,2014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、国家百千万人才、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,2015年入选全国先进工作者,2020年入选福建省首批特级后备人才,2023年入选首批“新基石研究员”。

杨黄浩教授主要从事纳米发光材料、纳米光学传感、时空分辨化学成像方法学与仪器创制研究,近年来发展了“溶液制备型纳米闪烁体”的概念,研制了“钙钛矿闪烁体X 射线平板探测器”,发明了“柔性高分辨X 射线发光成像”新技术,研发了超高分辨率科学级CMOS 光锥耦合X 射线相机;报道了基于X射线发光的生物分子测量新方法,建立了低辐射剂量的X 射线光动力治疗新技术。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(首席)、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、国家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973计划课题、国家863计划课题。以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(2篇)、J. Am. Chem. Soc.、Angew. Chem.、Adv. Mater.等发表论文200余篇,总引用次数超过34000次(H因子=93),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。研究成果“柔性高分辨X射线成像技术研究”入选“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”。

学术任(兼)职

2021.09-至今: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 副主编

2023.03-至今:Chemical & Biomedical Imaging 编委

2018.01-至今:Science China Chemistry 编委

2015.05-至今:分析化学 编委

2019.01-至今:中国化学会奖励推荐委员会 委员

2014.06-至今: 英国皇家化学会 会士

2012.04-至今:第六届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 委员

2015.01-2018.12:第29届中国化学会理事会 理事

科研项目

1. X射线发光光谱与生物成像分析科学装置(22027805) ,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,2021.01.01-2025.12.31;

2. 靶向肿瘤转移节点分子的多模块可编程纳米药物(2020YFA0210800)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, 2020.12.01-2025.10.31;

3. 大面积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薄膜制备与X射线探测器研制(2020HZ06006),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,2020.08.01-2023.07.31;

4. 面向深层活体组织的纳米发光成像分析研究(21635002)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,2017.01.01- 2021.12.31;

5. 光声/MRI/CT多模态成像监测原发性肝癌靶向微创治疗(U1505221)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联合基金,2016.01.01- 2019.12.31。

获奖情况

“柔性高分辨X射线成像技术研究”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

“新型纳米探针的功能设计与生物医学影像应用”,福建省自然科学一等奖,2020年,获奖人:杨黄浩、李娟、刘刚、林立森、宋晓荣。

代表性论文



Contact Us

联系我们

地址: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

邮编:350108

传真:0591-22863837

请升级浏览器版本

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。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。